正确把握新时代对人大工作的新要求
时间:2018.07.18 17:12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从而确立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人民代表大会,也要积极顺应这一重大历史性变化,既要毫不动摇长期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人大工作的新要求。
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人大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大要更加坚定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党委保持同心、同向、同步,主动把人大工作置于党委的领导下,做到重大事项事前向党委请示、重要会议主动向党委汇报、重点活动及时请党委支持,紧紧围绕党委工作重点,准确把握党委工作意图,来谋划推动人大各项工作,立法工作紧扣党委发展要求,监督工作紧贴党委中心工作,重大决定体现党委改革意图,人事任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使党的主张及时成为国家意志,不折不扣地推动中央大政方针和党委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权力来自人民,必须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人民的所思所想所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全部工作的目标,更是人大工作奋斗的方向。人大工作在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人大工作要肩负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崇高使命和重大职责,必须不断强化人民主体地位和执政为民理念,体贴民生、关注民意、集中民智,推进发展惠民,改革利民,法治为民,服务亲民。要认真聆听人民的声音和要求,准确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听取民意、反映民愿、汲取民智,架好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直通桥”;要广泛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大的责任,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规,作出的决定,要集中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人民意志和要求。
完善人大机构设置和人员结构
要更好地担当起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新使命,关键是要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党的十九大首次将人大机关称之为“工作机关”,对新时代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行权履职工作制度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要切实加强政治建设。充分发挥人大党组的政治保证作用,保证党委决策部署在人大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在人大机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完善人大专门委员会设置,优化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结构。人大工作处在民主法治建设的第一线,按照中发[2015]18号文件和新修订的《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组织法》,县级以上人大根据需要设立法制、财经农村工作等专门委员会,作为人大及其常委会领导下的法定专门机构,研究、审议和拟订有关议案,对有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议。要加强人大常委会和专门委员会领导班子建设,优化组成人员结构,按照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标准和要求,配强配齐领导班子和组成人员,加强机关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队伍建设,创新搭建更多学习交流、能力提升平台,帮助人大干部开阔视野、增长才干。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和主体,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是增强人大工作的动力和活力的关键。”“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必须将把代表工作作为人大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抓实抓好。要做好代表候选人推荐提名和组织好选举工作,把好代表政治关、素质关、结构关,营造风清气正选举环境,真正把政治素质高、议事能力强、履职积极性高、具有代表性和先进性的候选人选为人大代表。要不断提高代表履职能力。有序开展人大代表培训,开设特色课程;创新学习载体,把政治理论、法律知识和人大业务学习相结合,把学习培训与履职交流相结合,努力提升人大代表的政治素质和履职水平。要推动“两个联系”,充分发挥好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相关制度。扩大代表对人大视察、调研、检查、询问、评议等活动的参与,加强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平台载体建设,特别是要充分利用QQ和微信等通讯工具,引导代表线上线下相结合,保持与常委会以及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要不断完善对代表议案、建议和意见的办理工作,扎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提高代表建议和意见的办结率和满意率,从而体现出代表参与决策的作用。要完善代表履职管理制度。探索可以量化的人大代表基本工作要求,积极推行代表述职考评制度;发挥代表履职信息平台作用,把代表履职情况作为评优和推荐代表连任的重要依据;探索建立代表退出机制,打破人大代表“终届制”,切实维护人大代表的良好社会形象。(转自人民代表报)
Copyright © 2016-2024 陇西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陇ICP备17002246号-1 甘公网安备62112202000057号
地址: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县门街1号 邮编: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