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7.07.12 17:29——2017年4月24日在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做好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工作,对于法院提高办案质量,实现公正司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和主任会议讨论通过的《听取审议县人民法院审判监督情况专项报告的工作方案》,4月上旬,由法制委员会和法工委牵头,组成有十名县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法制委员会委员、县人大代表以及县人大常委会司法监督专家委员会成员参加的调研组,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队,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看诉讼服务大厅、走访基层法庭、抽查案卷、参加庭审观摩等多种形式,对县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同时,调研组先后深入县人民检察院和县司法局,对检察院依法监督审判活动的情况,司法局配合开展人民陪审员选任培训以及律师参与诉讼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法院审判监督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积极构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监督案件与监督法官相结合的审判监督机制,逐步完善了审监庭实体监督、审管办程序监督、审务督察组作风监督的“三位一体”工作格局,做到了对案件审理的监督全覆盖,有力促进了审判工作的健康运行,为维护全县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大力开展审务督察和“两评查”活动。2014年以来,成立审务督察组,认真开展纪律作风督查,配合抓好年度案件质量及裁判文书“两评查”活动。“两评查”是在全面评查上年度办结案件及裁判文书的基础上,重点对上级机关督办、交办、转办案件;改判、发回重审和决定再审案件;本年度新发生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存在的问题和整体质量进行系统评价,纠正错误,促进案件质量的提高。三年来,共评查案件10878件,评为优秀的占到90%以上,做到了以评查促规范,以规范促公正。
(二)全面建立内部审判管理监督机制。一是通过建立审判流程管理制度,从立案审查、文书送达、卷宗归档等各个环节进行跟踪管理,促使审判活动按时、有序、依法进行。二是贯彻落实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进一步完善了均衡结案率、当庭裁判率、调解撤诉率、简易程序使用率等绩效管理指标的使用,各类案件的办案周期有了不同程度的缩短,有效减少了当事人诉累。三是严把案件的事实、证据、程序以及适用法律等关口,对需要统一裁判尺度或制定相关工作规范的,及时提交审委会讨论。如针对酒后驾车的罚金标准,民间借贷纠纷的利率计算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统一了司法标准,减少了裁判争议。
(三)自觉接受检察院法律监督。依法保障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将公诉人纳入重大刑事案件庭前会议范围,认真听取公诉人意见,确保庭审活动的顺利进行。落实检察长列席审委会会议制度,对可能判处被告人无罪的公诉案件,检察机关提出抗诉的案件及其他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在审委会讨论时邀请检察长或副检察长列席。2014年以来,检察长共列席了21起案件的审委会会议,县法院对检察机关发出的8份检察建议书进行了认真办理回复,对1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抗诉案件经审理改判。检察机关共制发刑事案件书面量刑建议书112份,量刑建议采纳率98.21%。
(四)积极发挥人民陪审员和律师在审判活动中的作用。一是健全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人民陪审员按照法律规定参加庭审活动。2014年以来,人民陪审员后备人选信息库建设初步完成,共对175人(次)的人民陪审员进行了培训。人民陪审员参与审理各类案件1262件,占适用普通程序案件数的70.31%。二是发挥律师作用。切实保障律师在阅卷、申请调查取证、参加开庭审理及辩护意见采纳等方面的权利。在当事人咨询立案环节,对案情较为复杂,当事人确需法律帮助的,及时指导寻求律师帮助。在执行环节,充分发挥律师作用协助执行,并和律师共同做好对当事人的法律解释和思想疏导,防止激化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五)主动接受当事人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了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和庭审视频公开四大平台建设,开通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及时通报社会影响大,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审判情况,全方位公开接受当事人监督和社会监督,提高了司法公信力。2014年以来,实现裁判文书全公开,上网发布裁判文书4098份;共办理来信来访196件,为3名当事人联系了最高院、省高院信访法官进行远程视频接访;今年以来积极推进庭审直播工作,截止3月底共直播庭审案件40件,居全市第一位。
二、审判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调研组认为,近年来,县人民法院在审判监督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对审判监督重要性认识的站位仍需提高。一些审判业务部门和基层法庭存在重办案数量,轻防错纠错的情况;有的法官对自觉接受监督认识模糊,不愿接受监督的倾向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从审监部门看,少数法官对审判监督工作是确保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缺乏必要的认识,有错必纠思想树立的不牢,碍于情面、怕得罪人的想法依然存在,审判监督还不够严格,制约了工作的有力开展。
二是审判工作力量仍需加强。法院现有32名入额法官,年人均办案170多件,按比例扣除入额院领导、庭长的办案数,普通入额法官的办案任务将达到298件。同时,32名入额法官平均年龄44岁,年龄偏大;尚缺法官助理14人,书记员20人。年轻后备法官薄弱,“案多人少”的问题非常突出。受此影响,审判监督的人员力量也配备不足,不能适应审判监督工作的需要。
三是审判监督制约机制仍需强化。审判工作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案件中法官驾驭庭审能力不强,辩论中释法说理不充分;个别公诉人履行公诉职责的能力不够,庭审监督合力不能很好发挥;申诉渠道在一些情况下不够畅通;极少数法律文书的送达不规范等现象和问题,监督制约机制仍需进一步强化。
四是人民陪审员选任和培训工作机制有待健全。我县人民陪审员文化程度和法律素养较低的情况依然存在,业务培训不够,发挥庭审作用受到制约,一些人民陪审员陪而不审。司法行政机关在人民陪审员选任和培训工作中介入不够,履行职责滞后。
五是对律师执业权利的保障仍需加强。调研时了解到,律师会见法官时由于办公区的相对隔离,衔接沟通不够顺畅;民事案件诉讼费交纳和诉讼退费窗口的服务不是很到位,需要进一步提高效率。庭审质证环节,律师就证据采集发表具体的质证意见不够,贯彻法律设定的庭审质证程序有所欠缺。
三、对法院审判监督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和困难,对县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审判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审判监督,确保司法公正是人民法院永恒的主题。要把审判监督工作提升到贯彻司法为民方针,弘扬司法正气,提高司法公信,树立司法权威重要举措的高度来认识;作为诉讼便民,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来开拓;作为法院工作的第一要务来落实,确保各类案件审判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要进一步加强法官队伍建设。要立足长远,积极向上汇报,增加办案人员,缓解审判力量不足的问题。重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审判人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公正意识,培养一支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全身心投入审判工作的法官队伍。要对审判监督工作与审判管理的有效衔接进行动态分析,合理整合审判监督力量,切实把那些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法官充实加强到审判监督队伍中,担当起监督职责。
三要进一步强化审判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提升公诉人的能力素质,协同审判机关在权限范围内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提高庭审质量和社会效果。要依法保障当事人申诉和申请再审的权利,避免因当事人申诉无门而去求助其他非正常途径,提高预防控制涉诉信访的能力。充分运用审判监督工作的成果,强化目标管理,对审判质效指标进行考评,努力实现审判工作的健康、高效运转。
四要进一步重视人民陪审员队伍建设。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要紧密配合,健全工作机制,把更多政治思想好,文化程度和法律素养较高的人员选任为人民陪审员。要加大投入,通过短期培训,组织参加法律专业学历教育等形式,提高人民陪审员的庭审素养,改变部分陪审员陪而不审的状况,发挥好人民陪审员的作用。
五要进一步重视保障律师的诉讼权利。要采取有力措施,通过设置律师通道、律师阅卷室等形式,优化律师参与诉讼的工作环境;进一步完善庭审质证程序,在诉讼活动中更多的听取律师意见建议,保障律师充分行使法定诉讼权利。
这次调研中还了解到,由于历史原因和经费制约,菜子法庭和云田法庭新建的办公用房至今不能投入使用,自2011年起分别和福星法庭、通安法庭合并办公。办公地点相距辖区几十公里,给菜子和云田两个法庭辖区内的群众参与诉讼活动造成了极大不便,也严重制约两个法庭审判工作的正常进行。建议县人民法院积极与有关方面协调沟通,力争使两个法庭的办公用房尽早投用,确保两个法庭辖区群众“诉讼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Copyright © 2016-2024 陇西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陇ICP备17002246号-1 甘公网安备62112202000057号
地址: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县门街1号 邮编: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