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代表风采
时间:2018.01.01 17:18——县人大代表汪江宏、王立娃、潘红霞采访录
汪江宏:致富路上的“领头雁”
县十七届人大代表,巩昌镇东巷村村委会主任汪江宏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使东巷村成了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2016年12月,巩昌镇东巷村被确定为全国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单位。在试点工作开展中,汪江宏带领大家以户籍关系、承包关系为基础认定股东资格。通过股份权能改革,东巷村让符合条件的村民变身“股东”。同时,依托清查核算后的集体经营性净资产1479.3734万元,于今年5月成立了东巷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把股权量化到每位成员。如今,东巷村集体资金积累增加到现在的1900多万元,村民收入增加到现在的1万多元,汪江宏也是这次分红受益者。
2012年,汪江宏当选为东巷村村委会主任。为了让村上更好的发展,村民有更多收入,汪江宏建议村上以金融贷款为抓手,管理农村事务。从2014年开始,他积极和农商银行对接,成功授信农户529户,授信金额4200万元。同时,又和兰州银行对接,共争取联保贷款2500万元,用于发展二、三产业,有效解决了群众资金难、企业发展融资难的问题。
10多年的创业经历和5年多的农村工作经验,不但壮大了自己的事业,而且亲眼见证了东巷村的快速发展,汪江宏也成了农村青年的致富带头人。
致富不忘回馈社会。从2008年开始,汪江宏先后为学校、贫困学生、乡镇等捐款捐物累计达60多万元。同时,作为县十六届、十七届人大代表,他积极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职责。在交通安全、教育等领域提出的意见建议先后被采纳,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
汪江宏说:“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要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宣传贯彻落实惠民政策,带领村民继续发展致富,下一步,将对信用良好的信用户,加大贷款力度,发展农户再扩大经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彻底解决农户贷款难、发展难的问题,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王立娃:发展苗木产业 铸就致富道路
从杭州打工归来,他用全部积蓄建成苗木培育基地,组建苗木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展苗木产业脱贫致富,为当地带来了绿水青山。他就是县十七届人大代表,文峰镇乔门村村委会主任,陇西县顺兴树苗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立娃。
2012年王立娃在乔门村流转200亩土地创建了苗木培育基地,2013年注册成立了陇西县顺兴树苗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合作社筹资1200万元,修建了生产用房、塑料大棚、作业道路、蓄水池等基础设施,购买了各种田间作业机械,引进170多个优质苗木品种,示范种植200多万株,建成了高标准化林木种苗繁育基地。
在做大做强苗木产业的同时,他并没有忘记致富带头人的社会责任。通过总结多年的经营、管理经验,运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农户结成了稳固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实现了合作社发展壮大和农民脱贫致富的双赢目标。
文峰镇乔门村村民王四军:“我种了苹果树、桃树、李子树,还有各种风景树,今年的销量很好,天天有上门来拉树的客人,一亩地能产出五六万元。”
如今,在王立娃及合作社带动下,乔门村经济苗木栽植面积已经达到3000亩,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真正带动了一方发展,形成了产业效应。向合作社流转土地的农民有126户,户均每年收入3800多元,在种苗基地务工的农民有400多人,人均每年劳务收入1.3万元。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他牢记代表身份,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坚持把本职工作与履行代表职责有机结合,把了解民情、掌握民意融入工作当中。他经常深入农户,走遍田间地头,认真调研分析,围绕加大生态建设、发展乡村旅游、解决农业发展融资难等问题积极提交建议,及时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王立娃说:“在今后工作中,自己将认真履行好代表职责,一如既往地深入老百姓当中,做好农业农村发展方面的调研,努力解决农民增收致富方面的难题。一方面带领老百姓做大做强苗木产业,一方面积极探索农村‘三变’改革路径,实现村民长久稳定脱贫的目标。”
潘红霞:誓将荒山变“金山”
文峰镇张磨村山大沟深,基础条件薄弱,种植效益低下,近年来撂荒土地日益增多。然而,这一切却因一名女青年而悄无声息地改变着。她就是县十七届人大代表、陇西云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潘红霞。
一直以来,潘红霞在文峰镇经营着一家服装店,正当生意风生水起之时,她却选择离开城市到农村发展,拿出多年积攒的2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荒山上。2015年,她向张磨村委会提出申请,流转荒山和弃耕土地400多亩,建起了花椒和核桃种植基地。为了带动更多村民发展林果经济,她牵头注册成立了陇西县云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收张磨村和邻村社员100多户,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200亩。
张磨村村民王富琦:“这里原来地没人种,都长成草了。去年合作社承包栽成花椒树、核桃树,看起来好看,另外有收入了。”
县十七届人大代表潘红霞:“感觉这里适合种植花椒,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产业,农户将来种植花椒,尽量把荒地、荒山、荒坡全种成花椒,过上四五年,做到家家户户种花椒,年年收益好的目标。”
两年来,潘红霞不顾风吹日晒,亲自上山劳作,先后到陇南、天水和陕西杨凌等地考察学习,引进适宜种植树种和先进管理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合作社的成千亩核桃、花椒全部成活,长势良好,昔日的荒山变绿了,使她和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县十七届人大代表潘红霞:“合作社明年的大体规划是花椒种植为主,再搞些林下经济,比如放养鸡、散养猪,带动农户自己养、自己种,我们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这样大家发展就更好,把农业做得更大。”
当选县人大代表以来,潘红霞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索,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农业农村政策,在农村“三变”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积极开展调研,积极履行一名基层人大代表的职责。(付腾飞)
Copyright © 2016-2024 陇西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陇ICP备17002246号-1 甘公网安备62112202000057号
地址: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县门街1号 邮编: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