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
时间:2017.11.01 15:01县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进一步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以下简称“一法一办法”)在我县的贯彻实施,促进全县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7年工作要点,组成由常委会分管副主任任组长,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县人大代表、乡镇人大主席、人大机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执法检查组,于9月18日至20日对全县贯彻实施“一法一办法”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检查组先后深入到思源学校、实验小学、文峰中学、文峰小学、首阳中学、云田初中、云田小学等学校及相关乡镇,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法律实施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各乡镇人大按照县人大常委会的要求,对本级政府贯彻情况进行了检查,为检查组了解全面情况提供了较为翔实的资料。现将执法检查总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教师法实施情况的基本评价
自“一法一办法”实施以来,县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严格执行“一法一办法”各项规定,在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合法权益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强化宣传,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坚持把学习宣传教师法作为教育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将学法与普法相结合,将学法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相结合,创新宣传载体,注重宣传实效。利用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台,开辟教育专题,印制发放学习手册、举办法制辅导讲座、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开展面向社会和广大教师的法律学习、宣传和普及活动,使“一法一办法”不断深入人心。每年都以教师节为载体,举行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引导全社会进一步认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二)多措并举,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及社会地位。我县素有崇文尚德、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每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均有部分优秀教师当选,充分发挥了教师在管理国家事务和参政议政中的作用。全县中小学全面落实校务公开制度,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让教师参与学校评优选先、绩效工资发放等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在民主管理学校中发挥了主人翁作用。切实保障教师政治生活待遇,充分落实教师工资政策,确保按月足额发放教师工资。加大奖励力度,近五年来,有1名教师获得国家级表彰奖励,159名教师获得省级表彰奖励,258名教师获得市级表彰奖励,2075名教师获得县级表彰奖励,有效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统筹协调,切实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不断加大国家教育项目争取力度,全县投入教育事业发展经费逐年增高,近5年来累计争取国家项目资金达到5.61亿元,其中2017年达到1.09亿元,全年实施总投资1.59亿元的教育项目75个,已完成57个项目建设,新建改建校舍5.87万平方米。5年间共修建教师周转房182套,建设教学辅助用房及食堂等生活用房13.78万平方米,跨学区调动两地工作的教师夫妻47对,全县教职工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四)畅通渠道,有效缓解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对中小学教师编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数和教学需求情况,畅通教师补充渠道,及时补充缺额教师。一是从2007年开始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特设岗位计划”,共招聘“国家特岗计划教师”735名。二是做好全省统一招聘中小学教师工作,2010年以来共落实中小学教师招考、招聘计划1880名。三是加大城乡教师交流力度,2014年以来共选派88名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187名农村教师到城镇优质学校跟岗培训,为农村学校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素质高的全科型教师。四是签约教育部直属学校免费师范毕业生75名,教师队伍结构持续改善。
(五)强化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一是加大培训经费的落实力度,将义务教育培训经费不少于学校公用经费的5%列入财政预算,逐年加大落实力度,2014年以来共落实到位资金776.45万元。二是培训计划如期完成,积极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教师全员培训计划,2015年以来参加远程教育培训人数达到 8950人次;2017年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市培、县培四个层次的培训,先后组织校长和教师8153人次参加各类培训,培训人数占教师总数的100 %,有效提升了教师的执教水平。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检查了解的情况看,近年来,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围绕贯彻实施“一法一办法”做了大量工作,但与法律规定和当前社会对教育事业的要求相比,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需进一步改进。
(一)教师待遇有待提高。按照《教师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中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津贴和其他津贴。在检查中发现,近年来,县上虽然逐渐提高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班主任津贴标准,但与当前各级各类学校班主任繁重的教育教学及管理任务不相称。教师职称评聘难度过大,大批教师到了职称评审年限却由于岗位限额不能如期评聘职称,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现行绩效工资制度不够科学完善,绩效工资的实质意义不能完全体现。另外,2016年县上对部分优秀教师进行了表彰,但奖金尚未完全落实到位。
(二)教师队伍结构有待优化。教师学科结构性缺编现象突出,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缺少英语、信息技术、音体美等学科专业教师,新增书法、阅读等地方及校本课程专任教师紧缺;个别学校没有开足开齐音体美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部分专任教师特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些边远乡镇的农村教师年龄结构问题突出,部分学校临近退休年龄的教师多,不仅增加了年轻教师的工作量,也影响了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全县74所行政村幼儿园和109所附设幼儿园的560名教职工目前还没有核定编制,教师开展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受到了一定影响。
(三)教育资源配置有待均衡。城乡办学条件差距逐步拉大,部分山区学校教学办公设施和教学用具还跟不上教学发展的需要,城乡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差距较大,致使个别教师的思想不够稳定,难以安心从教,影响了教学质量。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大量人口向城镇聚集,进城务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增多,加之划片难度大和家长择校趋动造成的“大班额”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城区学校和幼儿园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不够均衡,不仅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强度,也增加了教育管理的难度和风险。
(四)教育环境有待改善。部分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学校过度依赖,家长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第一堂课作用发挥不到位,个别家长无理取闹、辱骂和殴打教师现象时有发生,家长理解支持教师工作的意识还需进一步提高。部分乡镇和部门支持服务教育发展的力度不够,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措施没有全面落实,放学时段校门口交通秩序比较混乱,交通安全隐患依然突出。大多数学校没有聘请专业安保人员,有些学校虽然聘请了安保人员,但聘请人员年龄偏大,且没有内部保卫工作经验,难以及时有效处置治安问题,师生的安全不能完全得到有效保障。
(五)教师培训有待加强。按照《教师法》第十九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对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业务培训。但在检查中发现,我县教师培训缺乏整体规划,教师培训针对性不强,培训活动缺乏深度,培训方式单一,难以适应新形式下教育教学和教师发展的需要。参与培训教师的评价机制不健全,培训效果不够明显,培训的实效难以体现到教学当中。部分学生较少的学校,公用经费难以维持正常运转,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十分有限,教师接受培训很难实现。
(六)教师身心健康有待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会、家长对教育的期待越来越高,教师工作时间长、教学任务重,超负荷工作现象比较普遍,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一些教师患有严重的职业病,坚持带病工作,有的教师甚至出现情绪焦虑、抑郁等状况。近年来,县政府及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相关规定每年安排教师定期体检,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统一体检人员过多,有时不能及时发现病患。部分城区学校为提高教学成绩,不按相关规定制定作息时间表,延长教师工作时间,无序加重教师负担。
三、工作建议
针对我县在贯彻实施“一法一办法”方面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提出如下工作建议:
(一)加大投入,进一步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县上要适当提高班主任工作津贴,确保班主任能够在享受财政拨付津贴的同时,另外享受学校的绩效考核成果。县政府应当设立专门的教育奖励基金,用于奖励教学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并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奖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结合各个学校的实际,指导学校制定科学有效的绩效工资制度,切实有效发挥绩效工资的效应。合理测算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积极衔接上级职改部门,适当增加中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岗位限额数,通过职称评聘体现教师的价值。
(二)优化结构,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教师队伍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的现状,采取录用、培训等多种方式,研究探索进一步提高待遇、评定职称倾斜等多种措施,吸引高校优秀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逐步配齐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根据学校布局调整、生源情况及学校规模,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保证各校教师队伍平衡,保障各科教师配备齐全。以专业能力提升和专业知识更新为重点,积极探究教学改革,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改革和完善选拔任用办法,强化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以提高校长治校水平。
(三)全面统筹,进一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结合人口流动规律、趋势和城市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布局义务教育学校,进一步完善生源明显不足学校和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机制和管理办法,建设并办好乡镇寄宿制学校,让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努力消除城区学校“大班额”,切实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不断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积极争取项目,加快教师周转房建设进度,在落实政策方面给予山区教师一定倾斜,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让其安心从教。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教育模式,做好城乡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工作,认真开展城乡学校对口支援活动,加快山区学校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利用网络平台同步教学,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师的教学水平差距。
(四)综合整治,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校的管理制度,引导教师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建立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实现家长积极配合教师教育管理学生的良好工作机制,增强师生家长彼此信任度,树立家校双向教育理念。各职能部门要积极协调配合,加大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力度,将学校周边的治安、农用机动车、电动车接送学生的行为列为工作重点,加大学校安全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安全意识。根据学校安保人员需求,统一编制预算,保障基本经费,充实各学校保安力量。
(五)拓宽渠道,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教师培训规划,科学安排教师参加培训,为教师学习进修提供支持和帮助。积极创造条件,多渠道搭建教师培训平台,建立县内外教师培训基地,委托高等院校作为教师培训机构,构建“学校+基地+高校”的教师培训协同机制,采取集中培训、脱产研修、参观考察、跟岗实习、送培上门、网络研修等形式,切实增强培训实效性。教育部门每学年应当对教师培训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和评估,并把评估结果作为学校评优和校长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在严格执行现有培训经费拨付规定的基础上,加大小规模学校教师培训经费拨付额度,改善小规模学校教师培训现状。
(六)以人为本,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县政府有关部门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树立为教师服务的理念,从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创新管理入手,切实减轻教师过重负担,完善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为教师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对教师定期开展有效的体格检查、心理疏导和心理救助,努力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要关注教师的个人成长,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为教师提供学习生活、展示个性、快乐工作、实现自我的平台。要加强督促检查,严格执行有关法律规定,保障教师的休息时间,让广大教师切实感受到更多的职业幸福感和荣誉感,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Copyright © 2016-2024 陇西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All right Reserved
备案号:陇ICP备17002246号-1 甘公网安备62112202000057号
地址: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县门街1号 邮编:748100